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,11月15日,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在高新校区田径场举办校园“风筝节”活动。
风筝,中国北方称"纸鸢",南方称“鹞子”。“风筝”这个名字,大约始于五代(公元907--960年)据明代郎瑛《询匈录》记载,五代有位叫李邺的,在宫中做纸鸢,引线乘风为戏,在纸鸢头上系竹哨,放飞时,风入竹哨,发出像"筝"一样的声音,故名之为“风筝”。
在高新校区田径场上,同学们拉着风筝在操场上尽情奔跑,挥洒着青春的汗水。蔚蓝的天空中飞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,有三角形、正方形,还有企鹅、老鹰等图案。有的同学十分熟练,很快将风筝升空,有的同学应该是第一次接触,但经过不断摸索,最终风筝都飞了起来。放风筝能使同学们情绪开朗、心境愉悦。放飞时,大脑高度集中,会消除内心杂念;放飞时,极目蓝天,心胸开阔。此外,草长莺飞,触目皆景,放飞风筝,是同学们与自然的一次美好对话。
校园“风筝节”活动,丰富了大家的大学生活,提高了大家的动手能力、协作能力,使同学们对“风筝”这个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。
撰稿:詹世豪
审核:刘志强
责任编辑:袁世博